一、变色的稻米还能吃吗?
正常的稻米呈金黄色或浅黄色,且有光泽,但在高温或高温条件下,时间一长,其颜色就会变深,呈深黄色或褐黄色,人称“沤黄谷”,沤黄谷碾出的米也是呈黄色,称作“黄变米”。沤黄谷产生的原因是微生物在稻谷中生长繁殖的结果,由于霉菌的危害,稻谷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掉,品质变劣,食味变差,有的还被黄曲霉、杂色曲霉和青霉污染,其产生的毒素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特别是若被黄曲霉污染后,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毒害非常大,所以,变色的稻米最好不要吃。
二、什么是糙米,为什么说糙米营养价值比普通大米高?
稻谷由谷壳、果皮、种皮、外胚乳、糊粉层、胚乳和胚等各部分构成。糙米是指脱去谷壳,保留其它各部分的制品。由于稻谷中除碳水化合物以外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大部分都集中在果皮、种皮、外胚乳、糊粉层和胚(即通常所说的糠层)中,因此糙米的营养价值明显优于普通大米。随着营养科学知识的普及,糙米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并被视为“文明病”的克星,一股食用糙米热潮正在逐步形成。
三、大米是怎样分类和定等级的?
大米分为籼米、粳米和糯米三类。籼米由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根据籼稻的收获季节,分为早籼米和晚籼米两种。粳米由粳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米粒一般呈椭圆形。根据粳稻的收获季节,分为早粳米和晚粳米两种。糯米由糯性稻谷制成,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粘性大,分为籼糯米和粳糯米两种:籼糯米由籼型糯性稻谷制成,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粳糯米由粳型糯性稻谷制成,米粒一般呈椭圆形。
我国大米质量是根据加工精度、碎米与其中的小碎米、不完善粒、杂质最大限量为定等指标。根据国家标准《大米GB1354-2009》规定,大米按其加工精度等指标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四个等级。
四、优劣大米有啥区别?
优质大米:米粒饱满,洁净,有光泽,纵沟较浅,掰开米粒其断面呈半透明白色。闻之有清新气味,蒸熟后米粒油亮,有嚼劲,气味喷香。
劣质大米:米粒不充实,瘦小,纵沟较深,无光泽,掰开米粒断面残留褐色或灰白色。发霉的米粒多呈绿色、黄色、灰褐色、赤褐色,且光泽差、组织疏松,有霉味或其它异味。吃起来口味淡,粗糙,粘度也小,这也是陈米的特征。
五、色香味俱全的面粉营养价值最好吗?
面粉根据用途和加工精度等指标,分成很多种类,但色香味这些最普通的感官指标,长期以来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导致消费者在挑选面粉时存在众多误区。其中误区之一是以颜色(白度)作为面粉好坏的评判标准,这就迫使生产加工企业想方设法增加面粉白度,甚至过量添加面粉增白剂。2011年2月,卫生部联合国家粮食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公告,禁止其在面粉中添加,从国家层面上实现了引导消费者转向关注面粉本身的营养价值,不要被“白面”的单一外观所误导。误区之二是以面粉的口感作为选购的标准。实际上,面粉的等级不同,其口感也不同。为满足特定消费者对某一口感的追求,某些企业对小麦过度加工,造成了众多营养元素的流失。综上所述,色香味俱全的面粉营养价值不一定是最好的。
六、为什么全麦粉及其制品营养又健康?
由于麦麸呈微黄色,所以全麦粉的颜色没有普通面粉白,以往小麦中的麸皮常被当作饲料使用,导致了大量营养素的损失,通常出粉率越低,面粉会越白,但其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损失会越大。当出粉率为85%时,其营养素损失约40%;当出粉率为70%时,营养素损失高达约60%。一粒小麦,分为胚芽、胚乳及麸皮三部分。胚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营养价值较低,但口感细腻,颜色雪白,招人喜爱,它是普通面粉的主要成分。麸皮层是小麦主要营养成分的“仓库”,B族维生素、硒、镁、锌等矿物质及纤维素等几乎都集中在此。全麦粉保留了小麦的胚芽、胚乳及麸皮的全部营养,虽然其外不白,以其为原料加工出的馒头、水饺等制品口感柔韧、味道香甜,且具有浓浓的麦香味,是面粉中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种面粉。
七、怎样选购面粉?
要选择营养安全又健康的面粉,需要经过四个步骤:一看,二闻,三摸,四选。
看:看外包装是否标明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质量等级等内容,尽量选用标明不加增白剂的面粉,标明是全麦粉最好;看包装封口线是否有拆开重新使用的痕迹,若有则为假冒产品。
闻:是从气味上辨别,正常的面粉具有麦香。若有异味或“霉味”则可能储藏不当或超过保质期或遭到外部环境污染已变质。
摸:是要用手去摸一摸,看看手触时是否有颗粒感和粗糙感,一般这样的面粉才是未做过手脚的正常面粉。
选:要根据不同的用途选择相应品种的面粉。如制作面条、馒头、饺子等要选择面筋含量较高,有一定延展性的面粉;制作糕点、饼干则选用面筋含量较低的面粉。
八、如何吃粗粮?
常见的粗粮一般是指玉米、小米、红米、黑米、紫米、燕麦、荞麦等谷物,还有绿豆、豌豆等杂豆。杂粮不仅营养好,而且富含膳食纤维,是老少皆宜的食物,食用粗粮的时最好是多种搭配,混合烹调,还要搭配素菜。如果长时间只吃一种粗粮,将加重肠胃负担,造成消化问题。
九、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用油?
近年来,关于吃什么油最健康安全的讨论越来越多。市场上的食用油种类不断丰富,已经多达数十种,除了传统的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还有玉米油、山茶油、葵花籽油、橄榄油,菜籽油以及各种不同的调和油等。在选择食用油之前要先了解一下食用油的一些基本成分。食用油富含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是必需脂肪酸,人体必不可少,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供给。
目前,市面上除了普通的常见食用油外,还出现了一些“调和油”。调和油是由几种油调和而成,营养价值依原料不同而有所差别。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普通食用油和调和油时,一定要看清油脂的产地和来源,以及营养素的组成,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用油。
十、“三高”人群吃哪种油好?
在我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已经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杀手。专家指出,“三高”疾病与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有关。
油中最重要的物质就是脂肪酸,相对动物油来说,植物油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对降低血小板凝聚、减少血栓发生起到重要作用,合理食用植物油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科学食用植物油就很关键。对“三高”人群来说,要尽量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油,如玉米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等。而对大多数人而言,应常更换油品较好,以有利于脂肪酸摄入的平衡。
十一、食用油如何科学食用?
中国人炒菜习惯于等油热至冒烟才放入作料,其实对于植物油脂来说,一般在100-130度之间炒菜就可以了,如果是油炸肉类则需要在120-150度之间。一般食用油炒到冒烟的时候,油脂会发生裂变,产生一些对人体不利的物质,如醛类和酮类物质等。因此没有必要将油脂加热到温度过高才食用。对于食用油的用量,按科学的推荐用量为每人每天25克,那么对于一个三口之家,即一天75克,一桶5升的油大概可以吃两个月左右。
十二、如何鉴别食用油的优劣?
一般来说,食用植物油的感官鉴别主要从看、闻、尝、问四个方面入手。
一看:首先看透明度,符合国家标准的食用油应是澄清透明,无杂质沉淀,一般油品多呈浅黄色(芝麻小磨香油油色略深,橄榄油带有浅绿色)。二闻:每种油品都有各自独特固有的气味,打开油桶盖时就可闻到,也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磨擦,发热时闻其气味。有异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三尝:用干净的筷子蘸取一点油滴在舌间品尝,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掺假油。四问: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必要时索看进货发票或查看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抽样检测报告。
十三、怎样才能识别不同品种的植物油?
看标签。标签上通常能直接看到食用油的品种、加工工艺、等级和是否使用转基因原料等。看生产日期。一定选购在保质日期内的产品。
看品牌。挑选时尽量选择品牌、生产厂家信誉度比较好的产品。知名品牌一般都注重产品的全方位管理,相关部门对它的监控也更加到位。所以,这类产品就更加放心。
看外观。环境温度20℃以上时,食用植物油的外观是清晰透明、不混浊、无沉淀、无悬浮物。
环境温度20℃以下时,部分食用植物油的外观是清晰透明、不混浊、无沉淀、无悬浮物(大豆油、菜籽油、芝麻油等)。部分食用植物油的外观有部分沉淀、有悬浮物(花生油、棉籽油等),这都是正常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