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信息网

优化教学生态 提升品质教育

一、以文化人,凝炼“一钱”精神

我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钱清镇中学这个名字取意传承一钱太守廉政爱民之精神。2020年3月,在钱清镇改为钱清街道的背景下,钱清镇中学结合钱清的办学历史,传承红色教育家沈肃文的教育理念,根据“浙水稽山容小试,光天化日本无涯”之意,更名为浙光中学, 以“光明进取”为办学理念,积极推进轻负优质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品质得以持续提升,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学校深度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并把它内化为学校教育治理的灵魂,以“一钱太守刘宠”廉政爱民的史事为依托,着力开展”清廉学校”建设,积极营造清正廉洁的校园氛围、打造志洁行廉的教师队伍、培养崇洁敬廉的新时代学生,让每一个校园人时时处处接受清廉教育的浸润。

一是建设一钱太守史迹陈列室,每年新生入学,都要到陈列室瞻仰一钱太守的风采,感受一钱太守的精神,接受“清廉教育”第一课。

二是校舍楼宇和道路广场命名,潜心楼、砺学楼、德馨楼、清音路、清江路、名人广场……每一个名字都闪耀着清正廉洁的熠熠光辉。

三是拓展“清廉教育”校本课程,新编《榜样的力量》《廉洁教育书法字帖》《廉洁教育读本》等校本课程,在听、说、读、写中感受廉洁的优秀品质,在少年儿童的心田播撒清廉正直的种子。

四是在学科教学中在渗透“清廉教育”。“清廉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全体教师都成为学生品德教育的责任人,共同参与,形成“清廉教育”的合力。

一系列做法,曾在中央九台的纪录频道《鉴史问廉》栏目播出,在省《反腐败导刊》中推送,在全市教育系统“清廉学校”建设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

无论是“廉洁教育”文化的传承,还是“浙光精神”文化的探究,我们治教的宗旨和目标始终如一,那便是——着力教育生态治理,担当“人的教育”。

二、规范作业,体现“双减”要求

作业管理是落实育人目标、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切口。如何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使其更具科学性、综合性、趣味性?学校首先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行作业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然后通过意见征集、专题研讨等方式制订了《浙光中学学生作业量监控实施细则》,以教务之声的形式转发到每一位教师,要求每一位教师严格按照细则执行,并与教师岗位考核挂钩。

(一)作业管理职责精准化

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业务校长为分管责任人,教导处负责把握作业管理的顶层设计,引领发展方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负责具体作业,包括作业内容、形式、学科作业总量控制;学部业务负责人统筹协调各学科作业,负责年级作业总量控制;班主任负责班级日作业总量控制;任课教师协调、严格控制好本学科作业量。形成作业管理互相联动的立体结构,环环相通,环环相扣。

(二)作业备案管理精准化

每一门学科以备课组为单位,备课组长统一分配好任务,以周为单位,一位老师提前编制好当周校本作业,要求统一模式、标记分层设置、完成所需时间等,严禁抄袭或整张复制,然后利用每周集体备课时间集体讨论,最终形成定稿,相关老师携带教导处统一发放的校本作业准印卡去文印室印制,并有备课组长把电子稿统一发给教导处存档,形成校本作业资源库,不仅便于自己查看和反思,而且其他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按学科、时间、进行查询。

(三)作业调控管理精准化

为改变学科教师之间因缺少必要沟通而出现的各科布置的作业累积总量某天过多或过少的“旱涝不均”现象,学校规定了每天布置作业量,并要求每班必须及时公示当天班级作业,同时将学部业务负责人、班主任设为作业协调员,一旦发现某一天各科布置的作业总量过多或过少,就主动与学科教师通报作业信息,协调班级日作业量,保持作业量在不超标的情况下基本平衡。同时学校各班子成员分别加入各班的钉钉群,知晓并监督各班的作业总量。

(四)作业评价管理精准化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对本学科或本备课组教师所布置的作业进行评价指导和反馈,业务线对所有老师布置的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同时学校每月组织一次优秀作业的评比,对相关老师进行表扬和奖励。另外学校能充分利用大数据,通过扫描采集,对每一次课堂作业质量进行分析和预警,各类分析报表和学生错题集,供备课组、教研组思考和研究,探讨破解策略。

“双减”,是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也是教育理念的回归,回归人本的教育初心。作业管理,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培养增强了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全方面、多维度发展;课后服务,服务的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在,指向的是未来人才的终生发展。

三、以生为本,实施“三有”课堂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针对当前初中课堂气氛沉闷、教学缺乏活力的现状,我校积极推进了课堂转型,提出了开展“活力课堂”的要求。活力课堂的特征是“三有”:有问题、有兴趣、有思维。即通过课堂问题情景创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激活学生课堂思维。这三方面中,问题是核心,兴趣是手段,思维是目的。

活力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参与主动、思维积极、敢于创新、富有生命力。教师教学充满爱心、面向全体、尊重个性、方法灵活、富有创造力。课堂灵动而充满激情,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促进师生共同健康发展。活力课堂不是单纯地追求课堂的热热闹闹,而是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发展思维,让学生乐学、好学、会学。具体实施过程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1.顶层设计引领

学校秉着“学生发展在课堂、教师成长在课堂”宗旨,坚持全员参与、整改问题、实在有效、力求特色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解决为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课堂活力,真正将课堂作为实现优质轻负的主渠道,抱着知难而进、攻坚克难的决心和信心系统而全面地实施“活力课堂”。

2.课题带动实施

结合我校对活力课堂的初步构想,我校申报了有关活力课堂的市级课题,集中研究课堂问题的设计,问题如何结合学生实际,围绕学生的学科认知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地了解学情,让教师基于学情这一起点提出问题,展开教学。用课题来指导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备课,重点就是备问题的设计,问题怎么来,通过课前预习还是上课自习得出;提出的问题如何筛选、重组;这些问题如何逐层推进;如何更有针对性、广泛性,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我校各学科均有相关活力课堂的课题申报。我校苗文娟老师的课题成果获市一等奖,相关成果《问到学生的心坎上——语文课中的问题设计》发表在《教学月刊》杂志。

3.先行先试探索

我校在初步实践的基础上,各教研组选拔一批优秀教师进行范式课堂的展示,通过各级各类名优教师率先垂范,以点带面,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实现整体推进。学科骨干教师带头上课,在校内外观摩,邀请各教研员亲临指导,同时教研组、备课组联手每月开展活力课堂主题教研活动,引领全组教师跟进。

4.开门听课跟进

 “活力课堂”有的是先进的理念,不用固定的模式去限制教师的个性。学校领导的重点工作就是每天的推门听课,通过听课,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及时改进。让全校每位教师从如何教走向如何导,让学生主动建构;从讲知识、讲思路、讲方法,走向引导学生自主生成知识、理清思路、获得方法。“活力课堂”是我校开展“品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也将更脚踏实地,通过教与学的不断改进,体会到实施“活力课堂”的温度。

四、专业引领,赋能“四阶”成长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学校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培养思路,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根据培养对象的已有基础,按“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区、市级名师——省级名师、特级教师”四级梯度培养体系进行培养。同时,建立优胜劣汰机制,鼓励主动发展。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提供教师展示舞台,依据我校教师已具备的专业发展水平和专业发展需求,有计划、分步骤、个性化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区市省级名师和特级教师。

具体实施办法:每学年初,教师参照申报条件,在自己申报的基础上,由学校考核班子根据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实力确定。特级教师和省级名师后备对象在区、市级名优教师中推荐;区、市级名师后备对象在校级骨干教师中推荐。后备对象确定以后,在全校公示。学校创造条件对后备对象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培养。于此同时,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保障机制:

(1)制定计划。

区市省名师和特级教师后备对象确定后,每位培养对象根据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和需求,量身定制,科学制定培养计划,学校保证每一位培养对象得到更多关注,获得学习培训机会。

从QQ杯到“浙光之春”,学校始终坚守“品质教育”理念,以教科节为载体,紧跟时代前沿,以赛促教、以评促学,致力于挖掘和培养一批“轻负担、高质量”型的优秀教师。

(2)调配资源

学校充分运用各种培训资源,拓展培训的形式,使培训更加贴近教师个体需要,让培养对象获得个性化成长。学校保证后备对象每学年参加一次市级以上培训;提供相关书籍资料费用,区市级培养对象每人每年2500元,省级特级教师培养对象每人每年8000元;学校帮助培养对象与省市级学科核心人员结对,拜师学习。

(3)激励机制

梯度培养是为更高一级的学科名优教师所做的基础培养工作,培养对象一经确定,享有学习、培训、展示、向各级教育部门推荐的优先资格。学校在宣传栏推介培养对象,定期发布培养对象研究成果等信息。对培养对象实行动态管理,滚动发展,每学年进行一次基本考核,实行优胜劣汰。

增强校内名师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努力实现“依托一位名师,组建一个工作室,带出一支队伍”的目标。过去的一年,我校教科研成果斐然:余旭红老师获评“正高级教师”荣誉,其带领的名师工作室成员徐囡被评为“柯桥区第十一届教坛新秀”,数学教研组获评绍兴市优秀教研团队;多人在省市级课题立项,钱思思老师主持的课程获2023年省级“基础教育精品课”。

五、全面发展,践行“五育”并举

(一)德育为先,培根铸魂

学校重视挖掘当地教育资源,以“名人教育”为发端,从“廉洁品质”到“浙光精神”,探索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2002年开始,学校以钱清镇历史名人“一钱太守”为资源,提出“名人教育”的德育品牌。学校围绕“学名人、知名人、做名人”工作主题,深入开展“名人德育”实践活动。

树立名人塑像——以名人形象激励人,给学生的进取提供空间和支点。

设立名人班牌——以名人精神鼓舞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名人品格的影响。

建立名人长廊——以名人事迹感召人。

编写校本课程——以名人故事鞭策人。。

开展校园小名人评比——以榜样风采影响人。学校每学期开展校园小名人评比活动,对评比的各类小名人在学校大会上予以集中表扬,并将学校小名人在小名人风采展示墙上展示。

(二)智育为重,润心增慧

为更大程度地实现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能走

的不掉队,能跑的跑起来,能飞的飞起来”,学校实施了“分层走班”教学改革。在制订学生分层标准时,既考虑学生这门学科的智力因素,主要参考学生分层前该学科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平均值;也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非智力因素;再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的特征,学校在数学、科学、英语、语文等四门中学科选择两门学科,采用A、B两层或A、B、C三层模式进行分层走班教学。通过分层走班教学,教师对学情的把握、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对教学策略的选择等能力有了质的变化。

在初二的科学、数学、英语、初一二的作文竞赛及初英语口语比赛中均取得一不俗的成绩。学校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特别是中考中的柯鲁中上线人数,位于全区前列。

(三)体育为基,强体固本;

为使体艺教育成为学校发展的隐形翅膀,学校充分挖掘学生潜质,发挥学生特长,建有各类体艺训练社团,成绩显著。

足球特色是学校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学校作为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屡次在省市区级足球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四)美育为要,尚美塑人

我校的舞蹈节目《鲁艺芳华》获区金秋音乐会一等奖,市艺术节一等奖,小梅花评比一等奖。《衍纸艺术》课程获柯桥区精品课程;获绍兴市非遗文化优秀美育校本课程和浙江省课后服务精品课程;《数字美术》课程在天天智慧课堂课例展示中获得一等奖;区信息素养提升活动微课程一等奖;《蓝晒印相》项目化课程,在柯桥区天天智慧课堂展示。

(五)劳育为本,立行养志

学校致力于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与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充分挖掘劳动实践资源,深入实施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在日常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学校边上的前梅村建有“浙光中学对江畈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红领新潮 勤耕乐学”为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在市级媒体上报道,并已连续两年在“学习强国”栏目中播出。

学校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理念、教育艺术、教育手段等的全方位的现代化,最终指向的是现代化人才的培塑。浙光中学始终坚持以“为学生的品质人生奠基”为办学目标,以“做光一样温暖的教育,育光一样明亮的人才”为办学理念,今后,学校将不断与时俱进,持续提高站位,承继传统精粹,创新理念方法,科学谋划发展新思路,擘画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绍兴市柯桥区浙光中学   徐国林)

标签: